遂溪三宝
秉天地灵气,酿人间正品。广东遂溪三宝文化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红米、海红米、红糖、红彩头(菜头仔)等地方土特产产品的企业。
旗下有甜县手工红糖,三宝哥海红米海水稻,沙古红彩头菜头仔,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公司以抓牢地方特色,关注人文俗习,保存传统工艺,迎合现代需要为宗旨,坚持走公司+农户+基地模式,科研、生产、销售的自我发展道路,致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天然绿色的食品。
公司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,湛江市旅游产品十大品牌之一,其传统制作技艺已入选省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三宝哥:做有灵魂的乡土品牌
看到三宝哥,心中总有这样的感慨,原来真的有把“内敛”发挥到极致的人。当他站在你面前时,完全感受不到眼前谦逊朴实的人会拥有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、“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(遂溪制糖技艺)代表性传承人”等诸多光环,而正是他,创立了“遂溪三宝”,将遂溪的三大土特产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。
三宝哥原名刘国彬,正是土生土长的遂溪人,对土地有着真挚的情感,为了留住舌尖上的乡土味道,让家乡的好菜好糖好米走出深闺,他用浓浓的乡土情怀呵护浇灌着“遂溪三宝”这个品牌,并不断地注入情感,赋予灵魂,所以家乡人誉称“三宝哥”。
遂溪是“中国第一甜县”,上世纪80年代开始,遂溪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县级最具特色的制糖工业基地,手工红糖以其醇厚香甜和滋补养血的特点,受到消费者钟爱,产品远销新、加、马、印等国家和地区。
古法制糖的技艺已传承了上千年,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种技艺正被机器生产所替代,懂得传统手工制糖技艺的老师傅越来越少。古法制糖,正面临技绝的境地。
“很多人问我能不能买到遂溪的手工红糖,说实话,真的不容易找了。”三宝哥说。这令他很困惑:“民间传承了千百年的东西,百姓从小吃到大,一旦消失,失去的不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情感。”
对于三宝哥来说,遂溪三宝如同自己的孩子般需要不断注入情感,使其茁壮成长。正是他对家乡特产的喜爱和坚持才有了“遂溪三宝”如今光鲜的一面。在重重的光环与荣誉下,三宝哥甚至是几乎固执地用古法经营着这些“老古董”,让它们依然保持着最传统的做法,最熟悉的味道。他希望遂溪三宝能保持“本心”,包装变,情怀不变。这也许就是三宝哥所说的“做有灵魂的乡土品牌”吧。
遂溪杨柑河出海口两岸种植海水稻历史悠久,据西湾村81岁的黄华春老人口述:西湾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祖辈一直沿袭种海水稻的习惯,因谷尾长有长芒,民间俗称“长毛谷”和“海割”,每年开春时插秧,农历九月再去收割,生长期约为240至270天,其间不需施肥与杀虫,亩产约为250至300斤。
早些年,低产、口感粗涩,兼倒伏必须人工收割,农民种植海水稻的热情逐年减退,但因海水稻营养与一般水稻不同,所以仍然有农民坚持种。2006年,三宝哥将海水稻取样送到广东省质量监督粮油检验所化验,发现海水稻营养成分与普通米不一样,富含钾、镁、锌、硒等营养元素,遂开始收购海水稻。因为海水稻碾米后为红色,他给这一宝取名“海红米”,成为“遂溪三宝”之一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助理、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保护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崎博士,在前来考察时建议:“海红米是绿色原生态的土特产,可以开发品质农业,由扁平化农业向梯度农业发展。”考察结束时,黄博士还带走了20公斤海水稻的种子,并与遂溪三宝公司达成合作意向:提供团队的科研力量,对海水稻种子进行改良,改变海水稻易倒伏、产量低的缺点,保留其优良的耐碱、耐涝和高营养成分的基因,提高产量,力助遂溪三宝公司走品质农业之路。